孩子不愛吃早餐?就用這一招
當人生多了「媽媽」角色以後,陶子認為家庭和孩子是永遠的第一順位,假日總愛帶孩子外出踏青、旅遊,在家則陪伴兩姐弟畫水墨畫、練書法,她曾說:「有了完整的家以後,會知道你努力是為了什麼……,你會覺得光是回家看到他們的笑容就很值得……。」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上小學,陶子如何與學齡孩子相處?若踩到媽媽「地雷」時,她又如何見招拆招?陶子說親子間以溝通居多,在情緒崩潰前自己會先察覺,不讓事情到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舉例來說,最近孩子不愛吃早餐,她就採取了教養第一招「唐三藏念經教養法」。
「我教養小孩是以溝通的方式,也可以說是唐三藏念經的方式,告訴他們如果不吃早餐,大腦沒有養分會變笨喔!等於他們一不吃飯,就要上一堂健康教育課、或營養學課,久了以後孩子也會覺得『媽,好了不要再講了』,就自動自發地開始吃。」即便在生活中遇到孩子其他無法立刻順從的時刻,陶子仍會採用這種苦口婆心的溝通方式。
拯救爸媽理智線 自己先打預防針
一般家庭中常見孩子不聽話,而爸媽情緒失控的狀況,陶子對此分析,大人們平常多和成人溝通,沒有太大問題,而與孩子溝通時,別忘了降低自己的身段、以同理心來面對孩子。
比如「請你拿剪刀給我」這件小事,大人聽了會立刻拿給你,但若請孩子幫同樣的忙,他們可能會調皮搗蛋,故意不斷拿旁邊錯的物品逗你,「是這個嗎?還是那個呢?就是故意不拿剪刀給我,那時真的會很想抓狂」陶子說。面對爸媽理智線即將斷裂的狀況,該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快使用第二招「耐心與溫柔堅持」。
「我覺得耐心和溫柔的堅持是十分重要的,遇到剛剛那種狀況,心情好的時候我就跟他玩,心情不好就要預先打預防針,自己告訴自己,第一孩子在跟你玩,第二個他是小孩,第三個我們不是軍隊,說一就一、說二就二。」
陶子強調,爸媽教導孩子時,若越兇、越催促,越容易適得其反,孩子會因害怕,而無法掌控自己的行為。「在我們家,孩子不可能因為打翻東西就挨罵,因為我知道這是小孩學習的過程,他的小肌肉沒有辦法控制。」她建議家長,別責罵孩子,應以正面力量鼓勵孩子「請你自己收拾好」,在溝通的過程中,只要多一點耐心,多給孩子一點時間,小孩也會慢慢變身為成熟的大人。
教養魔法咒語:冷靜
陶子還分享另一個避免爸媽失控的教養小故事,某日她正專心撰寫記者會手卡,孩子們卻在一旁不斷詢問:「媽媽你在幹什麼?」並拿她的手卡去玩、拿筆亂畫,身處在混亂現場,陶子習慣先說兩個字:「冷靜!」聽到媽媽的聲音,孩子們立刻停止動作。「小孩很會察顏觀色,看著我想說媽媽是要發火了嗎?我理智的說『媽媽正在工作,請不要吵我』,他們完全聽得懂,東西放著就馬上跑去寫功課了。」這是陶子的教養第三招,「完整、冷靜的向孩子傳達指令」,當孩子聽懂了,自然就會好好配合。
走在養兒育女的路上,陶子不求成為完美的父母,不諱言自己偶爾也會失控,但重點是不要「失太多」,當對孩子講話較大聲時,她會馬上提醒自己,有沒有嚇到小孩?「我還會抱著孩子說『不好意思啦!媽媽今天心情不好』,其實大人可以告訴小孩,我們也有工作壓力、社會壓力,不要演變到後來小孩無端接受你無止盡的爆怒,那是不可以的。」她也提醒,父母難免會失控,有情緒與容忍的極限,但事後千萬別忘了和孩子和解。孩子像影印機,家長言行要謹慎
社會上常見許多父母不當教養孩子的新聞,事件的起因往往來自於家長情緒失控所造成,陶子對此認為萬萬不可打孩子,小孩就像影印機,爸媽的一舉一動都是學習模仿的對象,耳濡目染下,孩子若在學校與同學發生衝突,很可能直覺就一拳揮過去,而讓暴力不斷擴散。
「大家盡量平心靜氣的去把事情解決掉,千萬不要用打的,一開始打就沒完沒了,而且你現在打小孩,等他長比你高的時候,就打不過他了,要以身教、溝通取代打罵。」陶子說,當爸媽全心全意讓孩子感受到愛的時候,你對孩子溫柔,孩子也會對你溫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