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就像攝影,調整視角就會轉移焦點
盧願目前還不到兩歲,能理解、能表達的辭彙都很有限,因此難免會出現以喊叫、哭泣來抒發情緒;若遇到比較難控制的時候,盧建彰就會將她抱起安撫。「有一個朋友跟我說:『孩子需要的就是安全感,你就抱他吧。』因為當你抱他的時候,也許很多問題就不再是問題。」而這個方式大部分都是有用的。
如果盧願仍無法停止哭鬧,盧建彰採取「轉移注意力」的教養方式。像是抱著她開始唱一段自己編的歌曲,或者去找她姐姐(家裡養的狗),讓她把注意力轉移到別的地方,舒緩當下的情緒,「多數時候好像就過得去吧。」
對於教養方式,盧建彰也抱持這樣的觀點。「很多時候我們只是需要調整觀看的角度而已,就像是攝影,一直去zoom in問題,問題就會變得巨大;而把問題zoom out之後,雖然問題還是存在,但就會變得很小,而且焦點也不在那裡了。」
讓孩子知道有一個隨時會為他開著門的家
盧願現在還在牙牙學語的階段,然而隨著年齡增長,心智愈來愈成熟,可能會有和父母觀念分歧的時候,屆時親子溝通勢必成為一項課題。談到這樣的情形,盧建彰開始回憶起學生時期,父母是如何與正值青春期的自己溝通、對話的。
盧建彰表示在國中、高中時期,自己也曾有很多疑問、很多想做的事,父親並未對他設下任何限制,只是在一旁支持,給他安全感,讓他明白無論如何,還有一個隨時都會為他開著門的家,只有家人是可以一直陪伴自己的。
「我相信我跟盧願一定會有很多想法上的衝突、觀念上的不同,我只能期待到時候我可以像我爸一樣,可以有一點點我爸的樣子,就是試著讓對方用自己的方式去解決他的問題。如果真的遇到衝突,我也希望可以用一個相對平等的角度;不把盧願當成只是我的女兒,我希望把她當成是另外一個人,另外一個可以對話、討論,甚至相互尊重的一個人。」
大家知道怎麼賺錢,卻不知道怎麼快樂
「與其單只是提醒自己對孩子要更有耐心,不如面對自己的內心。」盧建彰認為,大人在要求孩子做功課的同時,其實也應該有自己的功課。「我們都知道要看著孩子,那敢不敢看自己呢?有沒有做什麼愧對內心的事呢?可能我們對孩子做出了不喜歡的事,是因為我們自己有問題,而不是孩子有問題。」
盧建彰進一步說明,現在社會存在著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大家都知道怎麼賺錢,但是不知道怎麼讓自己快樂。「身邊的朋友、公司的老闆都在問我們『會不會賺錢』,但是沒有人在乎我們『會不會快樂』,這是很嚴重的,我們都覺得賺錢應該是要讓我們快樂的,但是我們卻沒有辦法擁有快樂。而孩子從爸媽身上看到的不快樂,自己也就會想:『我以後會不會和他們一樣不快樂?』」
盧建彰再說到自己在大學講課時,從青年學子臉上看到的,也是不快樂。「他們看到父母親不快樂,又想到在幾年後自己也要進職場、領22K,就會感到心慌、惶恐;那更小的孩子呢?他們看到爸媽從職場帶回來的情緒、壓力,會覺得這個家沒有安全感,不是一個溫暖的庇護所,而這又衍生出一個嚴重問題,就是毒品。」
不快樂,一定會有很多問題
「毒品問題是確切存在的,人們不知道如何靠自己的力量獲得快樂,就會開始依賴藥物;如果還是不快樂,這些人可能就去偷、搶東西,造成社會治安問題。所以我們都應該做的,就是清楚自己快樂的來源是什麼。」
盧建彰以自己為例,運動和閱讀就是他快樂的來源。「今天我就算提案不順利,我可以回家看喜歡的書,我可以去跑步,我只要讓自己跑得比煩惱還快,那我就OK啦!如果我們找不到快樂的泉源,又不能面對自己的情緒問題,對孩子的教養問題就會一直在。因為在情緒不好的情況下,孩子只要有任何不如你意的言行出現,你就會修理他,但那其實就只是讓你發洩情緒的管道而已。」
當好爸爸,不如當好朋友
當了近兩年的爸爸,如果要說自己算不算得上是「好爸爸」,盧建彰說:「我不是個好爸爸,我距離自己理想中那個父親的樣子,還差很遠很遠……但是沒關係,就像每個人也會有一個理想的典型,期望自己變成那樣子,但總是追不上。」盧建彰引用美國廣告大師李奧‧貝納(Leo Burnett)的名言:「伸手摘星,即使徒勞無功,亦不致一手污泥。」認為設定一個目標並努力朝它前進,就算追不到,至少不會太差。
「比起好爸爸,我更希望成為一個『好朋友』。我們對自己認識的人來說,可能都還算不上是個好朋友,因為在他們有困難、需要人陪伴的時候,我們不一定可以真的聽他們說、給他們幫助,所以要當個好朋友,其實並不容易。」盧建彰表示,直到自己走到生命終點為止,都希望可以當這樣的角色。「我想成為盧願的好朋友,當她有問題的時候會想要找我,就算我無法解決她的問題,也會陪她一起哭、一起想辦法,或者是一起逃避問題、一起假裝沒這個問題,都好。我覺得...好朋友,比較是我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