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小孩一直玩手機,每次討論手機使用就會吵架。
做法1:一直玩手機真的傷眼又會成癮,只能沒收了,看他哪天願意聽話才給他用。
做法2:停掉他的網路,其他的隨便他啦。
教養小幫手:
每個家庭對於手機的使用可能有不同的看法與規定,但無論照顧者決定何時要給孩子手機,正確的使用觀念與使用規範,愈早建立愈好。
不少照顧者可能是先給孩子手機,等出現問題時,才開始設限,這個時候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會產生較大反彈,一來習慣要改變不容易,再來不理解為何以前可以現在不行,但並不是過去沒有設限,現在就不能設限,建議照顧者一旦意識到的時候,就要及早開始並徹底執行。
當發現孩子手機使用太久時,照顧者可以告訴孩子他已經玩很久了,再幾分鐘就要把手機收起來,時間一到請確實執行,這時候孩子可能因為手機被收起來而鬧情緒發脾氣,這很正常,照顧者可以反映出孩子的情緒,告訴孩子『你很想玩手機,但手機被收起來,你很不開心、很生氣。』如果孩子因為情緒而出現口語或肢體攻擊,請以雙方安全為優先考量,在可行範圍內予以制止防護,但請保持態度跟語氣的平穩,像是『我知道你很生氣,為了不讓你傷害自己,我必須抱住你,我會在這裡陪你,你可以生氣,但不能傷害自己跟別人。』『你很生氣,氣到開始罵人,雖然我認為罵人是不對的,不過我還是會在這裡陪你,等你冷靜下來。』一旦你決定要針對孩子使用手機行為設限,面對孩子哭鬧時,也請溫柔而堅定的堅持下去,讓孩子知道你是認真的。這時候跟孩子嘔氣,可能讓氣氛更僵,也許這次孩子因為說不過你、吵不贏你,所以放棄,但可能還會有下次,或是想盡辦法脫離照顧者視線下使用手機。等事件平息後,可以再利用機會好好跟孩子談談後續手機使用規範。
Q2:忘東忘西,拖拖拉拉還要三催四請,一點責任感都沒有。
做法1:叫都叫不動,一定要打下去才要動作。
做法2:講到不想再講了,算了啦,就讓他去給老師管啦。
教養小幫手:
面對孩子叫不動或是忘東忘西,確實讓照顧者很費心,在不斷催促跟提醒的過程中,經常是又無奈又生氣。照顧者的提醒無非是希望培養孩子自我負責的態度與能力,但我們的做法有發揮功效嗎?
在動怒前,照顧者是否觀察過在哪些狀況下孩子容易叫不動或拖拖拉拉,如果只是特定狀況下如此,那就得根據個別狀況處理。比如:當孩子此刻正被其他事情吸引時,可能根本沒有注意聽,給你的回應也只是直覺式的反射動作,但我們卻自顧自地講完並認為孩子應該聽到且會做到。此時,可能走到他面前,先把他的注意力拉回來再告訴他要做甚麼會更有效。另外,有時是我們指令不清楚,我們可能告訴孩子『書桌收拾一下』,但沒有具體說出你期待他何時收?怎麼收?當孩子晚一點收或是收拾狀況不如預期,照顧者便會認為孩子叫不動、拖拖拉拉、不用心以及不負責任,因此,指令具體而明確,可以讓孩子清楚知道照顧者的期待,照顧者也比較不容易感到挫折,以收拾書桌為例,照顧者可以說『現在去把書桌上的書收到書架上排好,筆放到鉛筆盒裡』。低年級的孩子初期可能需要照顧者陪伴完成或示範,慢慢就可以自己完成。當然,有些孩子可能個性上比較健忘或是動作比較慢,需要我們依據他的特質給予協助,比如:貼小紙條提醒或請老師幫忙等等。
除了上述做法之外,有時讓孩子承擔行為帶來的後果也是很好的學習,當評估事情後果不危及安全且是孩子可以承擔跟應該承擔的,適度提醒後,不妨就讓孩子去承擔後果吧! 舉例來說,如果孩子沒有完成當日作業,但睡覺時間到了,照顧者還是必須要請他上床,然後面對隔日老師的處罰這是一種方式;另一個狀況是孩子一直看電視,請他去洗澡卻一直拖拖拉拉,那結果就不會是讓孩子不洗澡,因為這可能影響同住家人或學校同學,結果會是照顧者關掉電視請他去洗澡甚至以後都要洗完澡才能看電視。
Q3:一天到晚頂嘴,就他最有理。
做法1:送他去念書,不是讓他出一張嘴頂來頂去,頂到我火氣都上來了,小孩就該有耳無嘴,只想一巴掌下去讓他閉嘴。
做法2:既然那麼愛頂嘴,那我就都不要跟他講了,隨便他愛回什麼,跟他冷戰幾天,讓他知道我在不爽。
教養小幫手:
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自我意識也隨之發展,因此,會有他的想法、喜好與需求,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有,只是是否表達出來以及如何表達。面對頂嘴的孩子,我們在意的是他的態度還是他的言論或行為。
如果孩子的態度不好,但是他的想法或行為並沒有問題,照顧者可以想想是否一定要在當下處理孩子態度問題,舉例來說:如果你請孩子去看書,孩子臉很臭,嘴裡唸唸有詞覺得你很囉唆,然後就進房間看書,這個時候,孩子也聽話進去看書了,再追究他的態度與口中唸唸有詞的行為,可能導致彼此都很不高興,最後書也沒看,甚至兩人還吵了架,是否就先讓孩子看書,但再找適當時機讓孩子知道他的態度與行為讓你覺得不舒服不受尊重。這種狀況特別容易發生在即將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有時由於賀爾蒙的不穩定,確實會比較煩躁。
如果孩子只是想法跟你不同,倘若我們希望孩子是個有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的孩子,那麼給予孩子機會練習表達很重要,請先聽聽他的想法,再提出你不同的看法,當照顧者願意聽孩子說,孩子也會願意聽照顧者說。
如果孩子行為上已經呈現情緒高張的狀態,照顧者可以反應出孩子的情緒並適時喊停,我們可以說『我們意見不同讓你很生氣,其實我也不開心,我需要冷靜一下,我們再找時間討論』。
孩子因為認知跟口語能力愈來愈好,確實會讓照顧者覺得他們跟以前不一樣,變得意見很多,但仔細想想,我們是否也因為他們年紀漸長,對他們要求多了,但包容卻少了,我們都努力在適應彼此。